《生命隽语》10月27日

音频加载中…

来就得到

“你给它们,它们便拾起来。”(诗104:28)

当我在书房写作时,我的窗外站着一位看不见的喂鸟人。每天我都能从这位喂鸟人那里听到一些奇妙的、无言的话语。那些传话者就是我的小鸟朋友们,它们是如此有感染力地证明着这些话:所有的受造之物,包括你我在内,信赖上帝是正确而合理的。

下面的三个重点就是那些鸟儿们所信靠的:

每日寻求上帝的供应。

因为他以前都能满足你,所以要以期待的心来寻求他的供应。

主动地寻求他的供应,并负起采集的责任。

在诗篇104篇27节至28节所描写的小鸟是:”这都仰望你按时给它食物,你给它们,它们便拾起来。”

圣经就好比一张桌子,放满了我们每日所需的滋养食物:应许、教导、安慰和鼓励。像任何良善的主人一样,上帝告诉我们说:”来吧!把它拿去!”但我们却常常没办法做到这点,我们常常倚赖除他以外的任何事物,并常疑惑:为什么我们的信心是这么的软弱。假如我们像鸟儿朋友们一样,能够每日以期待的心并且主动地前来取食,我们在天上的主就会供给我们所有的需求。信靠他吧!

上帝的话语在我们成长时

必供应我们所需要的滋养;

如果我们不去享用它,

就永远不了解其生命力。

上帝喂养鸟儿,

但并不是把食物丢到它们的鸟巢里。

《生命隽语》10月26日

音频加载中…

真基督徒

“当我们死在过犯中的时候,便叫我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(你们得救是本乎恩)。”(弗2:5)

一位刚信主的基督徒读完了四部福音书以后,告诉她的朋友她想了解一下教会的历史。当朋友问她为什么会有这个念头时,她说:“我很好奇,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,基督徒变得不像基督了?”

我们大概能理解这位初信者的困惑。因为生活中有太多冒着基督徒之名而本身行为和基督相差甚远的人。事实上,很多基督徒甚至追随世俗而不是过着效法基督的生活。

自跟随耶稣的人被称为基督徒(徒11:26)的年代算起,距今已有二千多年了。现今我们这些信靠救主的人,仍然和早期信徒一样在他的旗帜下前进。

圣经上说:“我们原是他的工作,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,为要叫我们行善,就是上帝所预备叫我们行的。”(弗2:10)我们对世人称自己是基督徒,那就是说基督是我们的救主,而我们正在跟随他。

基督徒有一个无上荣耀的名字,主也赐给我们和基督同在的恩典。然而这也注定了我们肩负的使命,那就是:我们应该做一个真正的基督徒!

更像我恩主,更为主而活,

更充满主爱,表显主荣美;

更愿舍自己,像我主在世间,

更像我恩主,直到见主荣面。

与基督同行,就不会与世俗同流合污。

《生命隽语》10月25日

音频加载中…

不要只是说

“小子们哪,我们相爱,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,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。”(约壹3:18)

我说的话语中,我太太最爱听的,除了“今晚我们到外面去吃晚餐吧!”之外,就是“我爱你”这句话了。但是如果我不能用行为来表现出我对她的爱,那么这句话也就毫无意义。同样的,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,言行一致是最重要的。我们不能只是嘴上说我们关心那些孤单、无助、沮丧的人们,我们必需用行为来验证我们的话。

几年以前,有一对夫妇告诉我一位孤寡老人的情形。她就住在他们隔壁,她没有家人和要好的朋友,所以他们常常邀请她来吃晚饭。一个飘着雪花的下午,那位太太看见她的邻居推着手推车去城里旧货市场。到了黄昏,老太太还没有回来,她先生就开始担心,于是就出去找她。

最后,他发现那位老邻居正坐在一堆瓦砾堆旁的手推车上,她神情沮丧,低着头茫然地看着雪,像一幅意气消沉的图画。他过去拍拍她的肩膀叫她,她才抬起头来,看着他说:”哦,上帝回答了我的祷告!我正在告诉他我很孤单,他知道没有人关心我……。而他立刻就派你来了,让我明白:你们在关心我。”那位先生小心地领她到了自己的家,让她休息一会儿,然后就请她与他们夫妇共进晚餐。这就是爱心表现在”行为和诚实上”(约壹3:18)。

让我们想办法把言语表现在行为上吧!

主啊!让我以你的眼光看我周围的人,

让我把智慧和力量付诸于行,

使人看到你海洋般宽深的爱。

真正的同情是把爱付诸于行动。

《生命隽语》10月24日

音频加载中…

凭我自己

“人的高傲,必使他卑下;心里谦逊的,必得尊荣。”(箴29:23)

有个故事提到,一位百万富翁出席一个宴会时,听到坐在他身边的一群人正在讨论关于祷告的事宜。他发表他的见解:“对你们而言,祷告大概是必须的。但我并不需要祷告。我所拥有的一切都是通过勤奋工作而得来的,我从没有向上帝要过任何东西。”这时有位大学校长听了,说:“先生,我觉得你可能还是需要为一件你没有的东西向上帝祷告。”富翁问道:“那是什么?”这位学者说:“你应该向上帝祈求‘谦卑’。”

当以色列人差不多要征服迦南时,摩西展望未来,知道由于上帝的祝福,他们会有丰富的牛羊以及财富。他也知道这很容易使人们自大。所以他警告所有的人,谁也不许自夸说:“这货财是我力量、我能力得来的。”(申8:17)
人的天性中都有某种程度的自我骄傲,如果诸事顺利,我们就会感到自满。当上帝按我们的意愿祝福我们的时候,我们会觉得这是由于我们本身配得这种祝福。这是一种愚蠢的骄傲,也是作为神儿女的人在生活上不好的见证。
让我们用赞美来荣耀那厚赐各样美善恩赐和全备赏赐的上帝!(雅1:17)
赞美我主,全能君王,显出创世奇功!
我心颂扬,我主为你得救创始成终,
万民请听,主殿降临,
同来欢欣,敬拜尊崇。

凭自己能力做事的人很难敬拜那创造他们的主。

《生命隽语》10月23日

音频加载中…

殡仪者的话

生气却不要犯罪,不可含怒到日落,(弗 4:26 )
在汤玛斯林其所写的畅销书《殡仪业:从阴郁的交易中探讨生命》当中,他借书中美国密西根州一个小镇的殡仪业者,来反应自己的想法。二十五年来,他见过大约五千次葬礼。这些经历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思想。
“我总想尽快地解决纠纷,”汤玛斯林其说:“因为我亲眼目睹有的人离家上班,却再也没有回来。”
多少次,我们曾在早上怒气冲冲地夺门而出?或是在夜里熄灯时,心中仍燃着熊熊的怒火?我们心中这样想:最后我们是会把向题解决的,不过,还不是现在。让对方在冷漠的死寂中再多受一阵子苦吧。然而,如果我们像汤玛斯林其先生那样,经常面对心碎的生者,必会影响我们的想法和行为。
“不可含怒到日落,也不可给魔鬼留地步。”(弗 4:26-27)圣经如此劝诚:“并要以恩慈相待,存怜悯的心,彼此饶恕,正如上帝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。”(32 节)重点并不在于别人对我们做了什么,而在于基督为我们做了什么。
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时机去道歉、饶恕别人、及修复无价的情谊了。殡仪业者很清楚这一点。
付诸于行、躬行实践:
是什么阻碍了我立即处理愤怒?
当对方对和好的意图不予回应的时候,我当如何做?
请看罗马书 12章17节至21节

慢慢地生气,快快地悔改。

《生命隽语》10月22日

音频加载中…

吃腻了吗哪

现在我们的心血枯竭了,除这吗哪以外,在我们眼前并没有别的东西。”(民数记 11:6 和合本)

一对年轻夫妇迁居到加拿大洛矶山脉中心的旅游胜地班斧。 群山峻岭环绕着这个城镇,一年里随着季节的轮换,晶莹剔透的白雪、野花,泛金黄色的秋叶装饰着此间美丽的山野。

在第一年里,每当这对年轻夫妇漫步野外时,他们都会停下来赞叹那山岭的美丽景致,他们也坚信他们不会厌倦于那环绕四周的奇异美景。然而他们却真地厌倦了,因为过了不久,当他们逐渐熟悉外界的各样变化后,这些美丽的变化便再也激不起他们的兴致了。

当以色列百姓从埃及进入旷野后不久,他们吃光了食物。上帝在听到他们的呼喊后,便以超自然的方式赐给他们每日所需的吗哪。一开始,他们必定很惊讶上帝这种奇特的供应方式,但是不久他们就渐渐厌倦每日吃相同的食物,于是这熟悉的食物便失去了它的吸引力。
你是否曾对上帝每日赐给你的祝福变得麻木而冷淡?千万别将上帝的祝福视为理所当然!记得要感谢他每日供应你生命及体力所需,还有那数不尽的美好事物。

那曾充满我心的奇妙,
如今却冷冷地被搁置于一角,
哦!主!将那奇妙重新赐下,
与我永不分离让我永不忘掉。

要加添心中的喜乐,就数算你己得的恩典。

《生命隽语》10月21日

音频加载中…

一个错误的结论

他们的父亲雅各对他们说:“你们使我丧失我的儿子:约瑟没有了,西缅也没有了,你们又要将便雅悯带去;这些事都归到我身上了。”(创42:36)

可怜的雅各以为他再也见不到他的两个儿子,如今他担心也可能失去第三个儿子。他哭道:“这些事都归到我身上了。”(创42:36)

雅各的儿子们将他们年幼的弟弟约瑟卖到埃及去当奴隶。二十年后,严重的饥荒迫使他们到那儿去购买粮食。约瑟是法老王的宰相,当时正掌管埃及粮食的供应,立刻就认出了他们,但他们并没有认出他。因此约瑟就测试他们,看他们是否变得更为良善。通过翻译,他很严厉地对待他们。他为了把西缅留下,悄悄地把钱放在他兄弟装粮食的袋子里,然后说他们是小偷,他的兄弟们都很害怕而且不知所措。

无疑地雅各认为所有的事都不利于他。然而他错了!这些现象只不过是一系列事实的一部分;最后不仅西缅回到了他那儿,那被他误认为在二十年前就已经过世的约瑟,也得以和他团聚。你有时你是否很想哭诉:“为什么这些不好的事情都归到我身上?”阅读创世记45章,看上帝为雅各作了哪些事情。让雅各的故事使你对那位“万事都互相效力,叫爱上帝的人得益处”的上帝,产生更多的信心(罗8:28)。

我不知道的,上帝都知道;

我尚未度过的日子,主都清楚。

他的祝福让我们得到安息免于恐惧!

相信上帝可以将试探转变为宝藏

《生命隽语》10月20日

音频加载中…

说话的艺术

你们的言语要常常带着和气,好像用盐调和,就可知道该怎样回答各人。(西4:6)

法国政治家瑞克·刘(1585-1642)不仅以他的政治生涯闻名,而且也凭以礼待人而广为人知。有一次,有人向他申请一份自己明知得不到的工作。瑞克亲切耐心地接待了他,使他觉得,能够听到瑞克如此和蔼地表达他的看法,即使没有得到这份工作也是值得的。瑞克处事待人的态度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。

在我刚结婚的头几年,我太太经常以一种温和的方式提醒我:说话时语气不要太武断。当我急切地想表达我的意见时,我多半会说得很大声和很激动。结果,看上去像是在发脾气,而事实上我一点也没有生气。

我不知道你的说话方式如何。我只知道身为一个基督徒,我们应该有一颗敏感的心,能细微地感受到他人的情感和心态。即使我们要表明我们坚定的立场,也不可出言不逊,傲慢无礼。因为我们心里有耶酥,当我们顺服于他的带领时,他的爱就会充分体现在我们的话语和说话方式中。

良言温和的传达,

能使人接纳;

喜乐的话和高兴的言词,

能使谦卑的心欢喜。

祝福和诅咒的差别,

往往不过是说话的方式不同而已。

《生命隽语》10月19日

音频加载中…

假冒为善
“你们要小心,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,故意叫他们看见。”
(太6:1)

政论作家佩姬·若男在她所写的书《生命、自由与追求享乐》中,强调人不可貌相。她说:“人很难表里一致”。她以一位不道德的商人为例,如果人们能看清这人的真面目,“那么,就知道他会口含一把匕首坐到餐桌前。”从这人的穿着来看,他显然是个上流社会人士,但他却是一个彻底的伪君子。
主耶稣在世时,也称那些犹太人的领袖为“假冒为善”的人(太23:13-15)。主耶稣批评这些人都是“演员”。在古代的剧场,每个演员都需要扮演许多不同的角色。当他们转换角色、改变身分时,他们仅需要换个面具戴上即可。这些宗教领袖,经常换戴不同的面具。他们一切的作为,都只是在博取大众的掌声,他们根本不敢也不愿面对内心深处的感受。
主耶稣教导我们,不要假冒为善,只遵行宗教的“仪文”,全都是做给人看(太6:1-6)。他又说:“你施舍的时候,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。”(3节)
人们不会因为带面具所表现出来的行为,而得着上帝的鼓励或奖赏。反而,上帝对那些敬拜他、肯关爱他人的人,必给予掌声与赏赐。
我们怕卸下面具,

因为深知里面是什么。
但要为主所用,
使人得福
我们必要先被主洁净。

一个虚假的人生,不会有真实的信心。

《生命隽语》10月18日

音频加载中…

莎士比亚的疏忽

“我要时时称颂耶和华。”(诗 34:1)

莎士比亚名剧“威尼斯商人”中记载着:恩典如“春雨普降大地,施予那乐意给予与欢欣接受的人”。莎翁明白地指出恩典的赐福有二种:我们的善行能把祝福带给那位接受的人;而且,不只他得到祝福,我们自己也能从行善中得着益处,并经历马太福音 5章7节所记载的:“怜恤人的人有福了,因为他们必蒙怜恤。”

可惜的是莎翁遗漏了恩典的第三位受益者:每当我们以基督的爱来关怀时,上帝的名就得着称颂;我们以恩慈待人,他的名也被高举。

奇异的恩典,是圣经不变的真理。我们的主,上帝,并非没有情感的主。我们已做或未做的事,都将影响到主耶稣基督。我们的行为可带来喜悦,也可令他心伤。他喜悦我们能爱慕他的美善,然而当我们只图谋自己的益处时,他必心伤(箴 11:20;13:15 – 16)。基督般的怜悯,所得祝福不仅流通于施与受者之间,更上达天父的心。怜恤人就是赞美的实践。

主是我永远的福分,

是我天家的主人,

我要一生一世赞美称颂

那完全不变的爱。

乐意为人献上己身,就必使上帝喜悦。